譯者根據倉央嘉措詩歌內容的暗示性與象征性,經過慎重考慮,心安理得地將其詩的總體數量框定為70首,分為地、水、火、風四輯。每輯中的每一首詩都有據可查。所謂四大皆空,業已被倉央嘉措的詩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畢。
1706年5月,夜,如是的靜。
青海湖猶如一塊巨大的墨玉寶石,在月光的映照下泛出青凜的光,湖水在微微地泛動,仿佛情人的呼吸,若有若無,勾人心魄。
幾只鳥兒以極快的速度掠過湖面,仿佛一道黑色的剪影,霎時消失在黑暗裏。
倉央嘉措坐在湖邊,一動不動,這樣也不知道幾個時辰了。甚至有愚笨的鳥兒把他當成了固定的雕像,試圖怯生生地落在他的膝蓋上。但不知為什么,鳥兒剛飛到他身邊又打著旋悄悄離開了。
“大師!您該決定自己的出路了!”身後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來了。
倉央嘉措依然一動不動,他凝視著湖面,那仿佛是一塊巨大的屏幕,所有的記憶畫面在上面一一上演。在那裏,他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疼愛他的父母,他成為活佛之後的榮耀與淒涼,他的百萬信眾,因為不舍他的離去,每一張臉都淚流滿面。最難忘的,當然還是他心愛的姑娘,她的笑靨如花,她離別時哭泣的眼,都成了他最清晰而又最心痛的記憶。
“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留有記憶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他在喃喃自語,“因為,這代表你不想遺忘,不願遺忘,而這不願,亦會成為你轉世的因緣。”
“大師,您想最後說什么么?”身後的聲音有點不安。她似乎不明白,為什么一個人死的時候居然如此寧靜,如此從容。
倉央嘉措抬起頭,黑夜裏,一只白鶴沖霄而上,它的長鳴使得湖水也為之震動。
他回頭微笑:“這也是你我的因緣,你就記好這首詩吧。”
潔白的仙鶴
請把雙翅借我一飛
不會遠走高飛
只到理塘一轉就回
吟罷,他撩起袍襟,從容地走向了湖水深處……
史書記載,1706年,倉央嘉措在被押解北京途中,卒於青海湖畔。
架藏二酉圖書潤·室積三都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