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是個朝廷的忠臣,但他卻實實在在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第一功臣。
1910年,因為他的查賬導致了全國性的金融風暴,為革命製造了經濟動因;1911年,身為郵傳部大臣的他又強推“鐵路國有化政策”,直接導致了四川的保路運動,引發了辛亥革命的火藥桶;同時,為了終結革命,他把袁世凱推上了臺,結果袁世凱卻倒打一耙,直接把清政府送進了歷史的塵埃。通過這三個方面的歷史演繹,本書認為,與其說革命黨或者孫中山是辛亥革命的製造者,不如說盛宣懷才是革命的催生者。
同時,本書還從歷史的角度深刻地反思了盛宣懷之所以會扮演這個角色的原因:盛宣懷是一心搞經濟的,結果卻一手摧毀了清朝的經濟支柱。盛宣懷是一心為國家修鐵路的,結果卻因為鐵路斷送了清政府的前途。盛宣懷是一心要為國家推薦人才的,結果是他推薦的這個人結束了清廷的統治。
盛宣懷是個自信而又充滿了活力的人,他不斷在追求個人與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結果卻使得兩者都遭到了最大的打擊。這,難道就是人們常說的命運嗎?
架藏二酉圖書潤·室積三都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