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底層的“仇富”情緒,基本合理。開發商想拆你的房子就拆你的房子,還不許人仇恨嗎?換你你也仇。
中國的貧富之爭是一個不斷升級的社會熱點,許多重大事件都是由這個敏感問題引發,比如轟動一時的杭州的飆車案等。
薛涌曾經著文批評茅于軾的“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南方都市報》拒絕刊發薛涌的文章,導致薛涌與該報的專欄合作決裂,並引發許多不同派別的學者互相攻伐,《南方人物周刊》專門做了一期“你為誰說話”的專輯。本書就是以討論這個事件的文章為主,再收入其他的相關爭論文章,對仇富,以及相關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有較為清晰和深入的探討。
人類文明的兩大遺產,民主和基督教,都和仇富有關。仇富就是民主的開始。基督教不是仇富嗎?它說貧困給人帶來美德,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對財富批評得非常厲害。亞當?斯密也可以說仇富,因為他對工商勢力攻擊得非常厲害。美國不仇富嗎?美國當然仇富啊。愛德華茲競選總統本來勢頭不錯,後來因為他花了400塊錢理個發,他的總統夢就此基本就終結了。
我可以做個和主流相反的、不成熟的預言︰中國現在其實還處于最好的日子之中,但二十年後可能會衰落,原因絕對不是沒有保護富人。吳敬璉、江平、茅于軾等一些主流派自由知識分子已經構成了一個保衛富人聯盟,並對野蠻拆遷、不按市場價值給予經濟補償的經濟掠奪表示了公開的支持。當掠奪起家可以被這樣正當化時,當剝奪普通百姓的所有權也成了市場規則時,針對這種掠奪而產生的“仇富”情緒就有了堅實的理由。我們必須對這樣的不義之財說“不”。如果聽任這些人把持話語權力,那麼權錢和知識三位一體的“右翼專制主義”就可能崛起。政府就無法從社會領域退出,而是把自己的權力向社會拍賣。個人的權利也無法得到保障。這也是我站出來和他們辯論的基本理由。
貧富不均,對中國不僅是個政治挑戰,也是個經濟挑戰。主流經濟學家面對這種問題,總是會出來說︰要讓市場解決問題,要先把餅做大,然後大家都有吃的。他們回避的問題是︰—個貧富嚴重不均的社會,餅不可能做大。
最低工資、對窮人的醫療救助等等,從已知的市場原則來分析都未必說得通,但也都融入了世界最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對維系這些社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這充分說明市場原則的有限性。我們同時相信,人類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是比市場規律更高的正義。這種正義,也是我們用來不斷修正不完美的市場所創造的社會不公平的依據。
如果中國的老百姓能夠像美國的老百姓那樣,自己投票決定是否在自己的社區內建經濟適用房,如果他們能夠成為陪審團的一員,有權決定—個房產大亨是該無罪釋放還是該進監獄,那麼茅先生和他所代表的富人們,對窮人說話就會客氣多了。
亞洲發展銀行的報告,不僅指出了中國是亞洲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而且這—趨勢還有增無已。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的基尼系數,很快會趕上非洲的一些窮國。而在那些國家,既無社會穩定,也無政治穩定,更無經濟的繁榮。
在西方發達國家,它有制度化的方式來抑制富人的權利。比如競選,每—個的捐款多少有—個控制,防止富人通過金錢的方式,謀得過多的政治利益。金錢多少可以不一樣,但權利要平等。成熟社會有一套這樣的方式。在沒有這一套的時候,仇富的這種心理,包括仇富的道德,對社會很有益。
至少我們這代人,沒有創造出什麼值得後輩閱讀的中文。你要是聽茅于軾、吳敬璉們用“只有富人得到保護,窮人才能變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類話談市場經濟.你就永遠不可能懂市場經濟,而且真到了市場經濟的國家也會被人家笑話。我給你出個題目,把茅、吳這兩句話翻譯成英文,看看能否放在任何美國的媒體上。真翻譯成英文,肯定是野蠻語言。在文明社會,這樣的句子誰能找到呢?那些為這兩位辯護的人,許多是出過國的。讓他們舉個例子吧。總而言之,我們的語言本身已經變得野蠻了。乃至這種話中文里可以有,還有許多人擁護,但英文里不能有。這簡直就是處于兩種進化階段的語言。
中國的窮並不是仇富所致,而是貧富分化太嚴重、窮人缺乏保護的結果。這也是亞當?斯密的觀點。主流經濟學家和自由派至今對此也無法面對。《南方都市報》的編輯槍斃我的稿件,一個潛在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為中國仇富情緒太危險。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看法。我從來不認為中國傳統有嚴重的仇富傾向。相反,中國自明清以來經濟非常市場化,社會對貧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會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發達地區,香港、新加坡等地貧富分化就屬于最大的,社會也很穩定。這說明中國文化中並沒有特別的仇富傳統。同時,我們再看看世界上貧富分化最嚴重的三十幾個國家,哪個國家的仇富情緒不威肋、社會穩定?人都是人。中國人未必是更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是比人家更壞的人。一個社會貧富分化到了這個地步,換誰當窮人都會仇富。中國的窮人相對還算厚道的。
架藏二酉圖書潤·室積三都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