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首頁 登入

首頁 » 全部圖書目錄 » 中國文學

小說: 文化苦旅

作者: 余秋雨

放大圖書封面:文化苦旅
放大圖書封面

推送 下載 收藏

推送/下載須知

  • 加入會員,即可獲每週3 次圖書推送/下載,完全免費。
  • 您亦可付費獲取額外的推送/下載額度。
  • 每次成功的付費推送/下載僅需 10 美分。
  • 請預先設定您的推送郵箱,且務必將 postbook@book.siagoo.com 加入信任列表。
  • 圖書將在 15 分鐘內推送至您的推送郵箱
  • 全部圖書格式可選 MOBI, EPUB 檔。

圖書描述

《文化苦旅》,顧名思義就是一次文化之旅,文化之旅有別於一般的旅行在於這是一次心的旅行,身在何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在何處。身在山水間,心可能已飄到幾百年前的歷史故事中。至於為甚麼是「苦」旅呢?旅行不是應很高興的嗎?這是因為作者人生經驗豐富,學識淵博,又對中國歷史與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加上其敏銳的觀察力,一眼便能看透中國文化上的問題。而且中國文化屢次遭到無法挽救的損失,作者具強烈的文化承傳使命感,卻對此無能為力,不免感到無奈。此外,變化不斷的文化對比著永恆不變的山水,自然令人感慨。因此,這確實是一次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在文學界中屢獲殊榮。本書藉敘述作者遊覽中國的名勝古蹟及自然風景的旅程,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並對現代文明加以評論,從而表現出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關注,以及其民族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文化苦旅》表面上是一本遊記,但實際上本書並不是描寫單純的山水,而是以自然山水襯托出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再把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中的「人文山水」。本書內容深廣,文筆細膩,結構緊密,從多角度、多感官對風景及文化進行描寫,又經常引用不同的文學作品,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引起讀者的共鳴,喚醒中國人思考文化的意義,實在是我們進入中國文化殿堂的第一扉門。
 
《文化苦旅》中共有三十七篇散文,根據內容大致上可分為前後兩半。由《道士塔》至《五城記》屬前半,主要敘述作者遊歷風景名勝,由《牌坊》至《這裡真安靜》屬後半,以生活隨筆為主。而它們的共通點就是同時道出了文化上的種種「苦」處。

文化流失之「苦」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其文化遺產實在是無價的,但它們卻經常因我們的忽略而不知不覺地流失,最終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失,白白浪費了古人的心血和智慧。正如《道士塔》中的王圓籙道士竟以極微薄的價錢把一箱箱偉大的敦煌文物賤賣給外國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但一件件代表著中國精神的敦煌文物現在竟被放置在外國的博物館中,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也只能屈辱地從外國博物館買來敦煌文獻的微縮膠卷鑽研,不是很諷刺嗎?不過,其實王道士只是這齣民族悲劇中的小丑,這筆文化巨債不應只由渺小愚昧的王道士來背負,而應由千千萬萬無知的中國人來承擔。由於文化教育不普及,中國人缺乏有關文物珍貴性的知識,因此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也相當低,除了把莫高窟這個佛教聖地交給一個愚蠢的道士來管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等,不都是一場場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文化浩劫嗎?加上當時不是也有一批敦煌文物被送往京城嗎?結果卻是那樣零落不堪,令人不忍提起。有時真想賭氣地慶幸那些外國人把珍貴的敦煌文物從王道士手中搶救出來,總比在中國被白白蹧蹋好!
 
此外,在《風雨天一閣》中,作者敘述了艱苦的藏書經過。雖然造紙術和印刷術都是中國發明的,但書籍在中國卻無法廣泛地流傳,正如《風雨天一閣》中的范欽窮幾代的精力保護天一閣的藏書,但也避不過被盜竊及被戰火摧毀的厄運。又好像在《藏書憂》中,作者感嘆書籍在藏書者去世後往往像孤兒一樣到處流浪,最終不知去向,浪費了藏書者一生的心血。
 
透過《道士塔》、《風雨天一閣》及《藏書憂》,我能夠體會到作者對中國文化受到破壞的憤怒與無奈,從中也能表現出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現代人的生活營營役役,很少會關心文化,但我們應從歷史中汲取慘痛的教訓,反省我們對文化與金錢的價值觀,盡力保護現有的文物,讓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人生之「苦」
 
《沙原隱泉》藉敘述作者在沙漠遊歷的過程,說明一些人生的道理。作者說在沙漠中行走不能沿著前人走過的路,因為被人踩過的地方太鬆,只能用自己的腳去創造一行屬於自己的腳印。這令我想起在不久前的生物科考察中,我也遇到相同的情況,當時四面佈滿約一個人高的雜草,我們必須自己走出一條路,否則便無法前進,還記得老師對我們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回想起來,才真正明白箇中的道理。
 
作者說登沙山時越用力,腳就陷得越深,下滑得也越厲害,反而要溫柔地、慢慢地爬才行。正如我們做事有時候越急進便越適得其反,反而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就更事半功倍。
 
登沙山時不要因沙山的頂端太高而被嚇怕,只要緊記自己已站在走過的路的頂端,繼續努力向上爬,便能夠到達頂峰。就如我們做事時不要認為目標太難達到就輕易放棄,只要堅毅不屈地不斷自我挑戰,最終必定能夠成功。
 
後來當作者到達山頂時,卻發現峰巔竟然是一處僅可立足的狹地,只能享一時俯視之樂,而不能長久駐足安坐。人有時攀上高位後,才會發覺「高處不勝寒」,成敗原來只是一時之間的執著,回過頭來不禁啞然失笑。但人就是必須到達頂峰後,才能發現峰頂的狹小,因此人生本來就是一段「苦旅」,註定要不斷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文化被時代淘汰之「苦」
 
在《筆墨祭》中,作者指出毛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人品格的關係,並感嘆毛筆文化的消逝。相信在現今的社會中,能夠以毛筆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實在寥寥可數。但我們真正失去的其實並不是毛筆書法藝術,而是烘托它的社會氣氛及人文趨向。古時毛筆字是日常生活的工具,甚至可反映出一個文人的品格,但現在毛筆字已變成一種書法藝術,缺少了整體上的社會性。毛筆文化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它「過於迷戀承襲,過於消磨時間,過於注重形式,過於講究細節」,這正好是中國傳統文人品格的寫照。中國文人過分重視群體性,而忽略了獨立人格的發展,於是他們的毛筆書法便逐漸趨向承襲前人的特色,而缺乏自我的個性。加上中國文人往往執於形式細節上,以致浪費了很多時間,有時候甚至會過於矯揉造作。因此,雖然毛筆文化的消失令人惋惜,但如果我們不狠心對其進行祭奠,與之告別,中國文化將永遠停滯不前,這不是更可惜嗎?不過,毛筆書法的藝術意境的確並非鋼筆書法可取代的,所以我認為毛筆應作藝術消閒之用,而鋼筆則該作日常生活實際之用,互補不足,各展所長。

華人離鄉之「苦」
 
華人遍佈世界各地,彼此可能相隔萬水千山,但都被稱作華人,就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文化。在《漂泊者們》中,作者藉敘述幾個離鄉華人的故事,表現出華人共同的文化。中國人受到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無論在哪裏,總是會有一份思鄉念舊之情。電視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經常會播映出一些華人在外漂泊的故事,無論那位華人身在何處,離開了故鄉有多久,成功與否,他的心總是仍緊緊地繫故鄉,日夜想以他畢生努力得來的成果回饋故鄉,這就是華人共同的愛國之情,實在令我非常感動。
 
不過,在《華語情結》中,作者則指出一些漂泊異鄉的華人因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而忽略了對華語的學習。語言代表一種偉大的文化,亦是一項傳播文化的必要工具。但現今很多華人都因過分崇尚西方文化,而放棄了學習華語的機會。在香港這個中西交匯的城市,每天都能夠聽到年青人以一種半中半西的語言交談,全無文法可言,有些甚至頻頻出現「懶音」,聽起來令人感到不舒服。我希望年青人能夠明白和欣賞華語的重要性,除了懂得英文外,也用心學習華語,否則便會褻瀆了這門偉大的藝術。

結語
 
《文化苦旅》加深了我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認識,並啟發了我對之的反思。文化是不斷演變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共同解決文化上的問題,發掘中國文化的生命潛能,同時承上啟下,使中國的文化與歷史繼續流傳下去。人們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能夠親身遊歷大江南北以探索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固然可獲益良多,但在我們還未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及精闢獨到的見解前,不妨讓余秋雨教授擔當我們的導遊,來一次超越時間及空間限制的神遊吧!

書評

檢索圖書

選擇圖書格式

本書為付費圖書,須付費推送, 僅需 10 美分。

MOBI (適用於 Kindle) EPUB (適用於 iBooks)

請關注微信(Wechat)公眾號: "之乎書坊"

關閉

選擇圖書格式

本書為付費圖書,須付費下載, 僅需 10 美分。

MOBI (適用於 Kindle) EPUB (適用於 iBooks)

請關注微信(Wechat)公眾號: "之乎書坊"

關閉

© 2024 之乎書坊

首頁 - 聯絡我們 - 幫助

架藏二酉圖書潤·室積三都翰墨香

Follow us on:
Twitter | Facebook